疾病简介
临床表现
病因
检查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易发人群
诊断
鉴别诊断
饮食保健

反流性肾病

反流性肾病是指某种原因引起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和肾内返流,导致肾脏疤痕形成,最后可以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而致尿毒症。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成人50岁以下亦可患本病,成人中以女性好发,尤其是妊娠妇女。目前普遍认为原发反流大多是由于膀胱黏膜下部分输尿管长度、直径、肌组织或神经支配的先天性缺陷,由于输尿管口异位造成黏膜下部分输尿管过短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当膀胱充盈时,黏膜下部分输尿管可能进一步缩短而出现反流,这与反流只发生在膀胱充盈时或排尿过程中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其治疗有内科治疗及外科治疗,内科采用综合的对症治疗措施,以延缓尿毒症的到来。一旦发生尿毒症则应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还可以进行肾移植。
查看更多

临床表现

1.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和发热,严重时表现为典型的急性肾盂肾炎。 2.高血压:是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儿童恶性高血压的最常见病因。 3.蛋白尿:多见于男性患者,虽然不严重,但提示已发展到肾内返流。 4.终末期肾衰:返流性肾病是幼儿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以返流性肾病为首发症状,返流性肾脏病患者妊娠后可致肾功能迅速恶化。 5.其他:如多尿、夜尿、遗尿、发热、腹痛、腰痛、尿路结石、血尿等,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有家族性倾向。
查看更多

病因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临床最常见,多见于小儿,为膀胱黏膜下输尿管段的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膀胱黏膜下输尿管过短,膀胱三角肌组织发育不良等,随着小儿成长,膀胱基部发育完善,反流多数会消失。目前普遍认为原发反流大多是由于膀胱黏膜下部分输尿管长度、直径、肌组织或神经支配的先天性缺陷,由于输尿管口异位造成黏膜下部分输尿管过短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当膀胱充盈时,黏膜下部分输尿管可能进一步缩短而出现反流,这与反流只发生在膀胱充盈时或排尿过程中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 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可继发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膀胱颈或尿道梗阻(膀胱高压),神经性膀胱(膀胱肌无力)、膀胱结核及膀胱手术后(引起输尿管的损伤)等。常见继发本病的有以下情况, (1)输尿管憩室:一些研究指出膀胱不稳定收缩和高压排尿以及输尿管局部先天性薄弱造成的输尿管憩室形成在VUR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2)非神经性神经源性膀胱综合征(nonneurotic neurogenic bladder syndrome):这是一种在临床和放射学上表现为膀胱括约肌不协调的精神和行为紊乱症状,和一种见于儿童的、无解剖和神经异常的膀胱功能性梗阻。这种综合征常表现为尿床、排尿不连续、排尿特征性姿势、反复下尿路感染和膀胱形态学改变,尿动力学检查显示膀胱反射亢进、逼尿肌与括约肌协同困难。这种病理机制与引起所谓“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并使之持续存在有关。多数病例在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后,逼尿肌高活性状态随之消失。 (3)下尿路功能异常:有两种类型尿动力学特征相反的反流功能异常,无神经异常或肉眼解剖异常。第1种类型存在反流但膀胱具有有力的排尿收缩稳定性,反流常出现在单侧,少见反流性肾病或上尿路异常。第2种类型,常见排尿过程中膀胱收缩乏力和尿道关闭机制功能过强,反流常出现于双侧,反流性肾病或上尿路异常相当常见。
查看更多

检查

1.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发现患者尿中除有大量蛋白外,可有透明管型或颗粒管型,有时也可有脂肪管型。 2.选择性蛋白尿及尿中C3、FDP测定:Ⅰ型为选择性蛋白尿,尿C3及FDP值正常,Ⅱ型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C3及FDP值往往超过正常。 3.血生化检查:除血浆总蛋白降低外,白/球可倒置,血胆固醇Ⅰ型增高,Ⅱ型可不增高。 4.血沉增速:常为40~80mm/h,血沉增速多与浮肿相平行。 5.蛋白电泳:α2或β可明显增高,α1、γ球蛋白多数较低。 6.肾功能检查:Ⅰ型正常,Ⅱ型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7.肾活体组织检查:可通过超微结构及免疫病理学观察,以提供组织形态学依据。
查看更多

并发症

RN的后期常见并发症为高血压,发生率为10.6%~38.1%;部分病例可长期无症状,逐渐发展到后期肾功能不全进入尿毒症期。
查看更多

治疗

反流性肾病西医治疗 治疗措施: 1.制止尿液返流:手术纠正膀胱输尿管返流。 2.控制尿路感染及控制高血压。.防治尿路感染:定期排空膀胱,最重要的是2次排尿(5分钟内第2次排尿),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治疗最常用,每晚睡前排尿后服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半片连用6个月然后停药观察,若尿路感染又复发则重新开始治疗,疗程1~2年,对磺胺过敏者可单用甲氧苄啶(甲氧苄氨嘧啶)。亦可用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氟嗪酸)。 3.防治脱水:应摄入充足水分。因为这种病人不能排出浓缩尿,所以,临床上很易脱水,另外多饮水可降低肾髓质高渗状态,有利于控制感染。 4.延缓尿毒症到来。 5.血液净化。 6.肾移植。 药物治疗: 1.患者出现急性感染时可按急性尿道感染处理,如氟哌酸、氧哌嗪青霉素、氨卞芐青霉素等选一种。若效果尚不理想可选用新特药物中的抗菌药。降压药同样先用A项,无效再选C项。 2.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可考虑外科手术,纠正膀胱输尿管返流,其指征是:(1)反复发作感染,不易为抗生素所控制。(2)一侧严重的膀胱输尿管返流。(3)可以纠正的先天性异常或梗阻。(4)部分或一侧肾切除有时可使返流性肾脏病和高血压得到控制。 反流性肾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查看更多

预防

本病为多种病因引起的疾病,预防应从防治原发疾病入手,对于易引起反流的疾病要认真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对症治疗,以防反流性肾病发生和进行性加重。
查看更多

易发人群

婴幼儿及儿童
查看更多

诊断

诊断 1.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和X线断层摄影的改变 (1)肾盏杵状变形及邻近皮质瘢痕形成。 (2)肾皮质变薄,常发生于肾两极单侧或双侧,肾体积缩小或形态学上不相称(两肾长度相差1.5cm)。 (3)肾盂、肾盏输尿管扩张,而无器质性梗阻。 2.可发现不同程度的膀胱输尿管反流,但有约半数成人病例可无膀胱输尿管反流。 3.排除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此时膀胱输尿管反流常是双侧性的。 鉴别诊断 1. 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及黑便,多在皮疹出现后1~4周左右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典型皮疹有助于鉴别。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青少年和中年女性,以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查可见出多种抗体,一般不难鉴别。 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蛋白尿或NS为主要临床表现,国内依据以下三点进行诊断: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红斑狼疮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4. 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除增加,以后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5. 肾淀粉样变性: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主要累及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累及肾、肝和脾等器官。肾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呈NS。肾淀粉样变性常需肾活检确诊。 6. 骨髓瘤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患者可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骨痛、血清单株免疫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有M蛋白及尿本周蛋白阳性,骨髓象显示浆细胞异常增生。累及肾小球时可出现NS。
查看更多

鉴别诊断

诊断 1.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和X线断层摄影的改变 (1)肾盏杵状变形及邻近皮质瘢痕形成。 (2)肾皮质变薄,常发生于肾两极单侧或双侧,肾体积缩小或形态学上不相称(两肾长度相差1.5cm)。 (3)肾盂、肾盏输尿管扩张,而无器质性梗阻。 2.可发现不同程度的膀胱输尿管反流,但有约半数成人病例可无膀胱输尿管反流。 3.排除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此时膀胱输尿管反流常是双侧性的。 鉴别诊断 1. 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及黑便,多在皮疹出现后1~4周左右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典型皮疹有助于鉴别。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青少年和中年女性,以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查可见出多种抗体,一般不难鉴别。 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蛋白尿或NS为主要临床表现,国内依据以下三点进行诊断: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红斑狼疮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4. 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除增加,以后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5. 肾淀粉样变性: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主要累及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累及肾、肝和脾等器官。肾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呈NS。肾淀粉样变性常需肾活检确诊。 6. 骨髓瘤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患者可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骨痛、血清单株免疫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有M蛋白及尿本周蛋白阳性,骨髓象显示浆细胞异常增生。累及肾小球时可出现NS。
查看更多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多吃猪腰子,韭菜,核桃坚果之类,多喝水,少喝酒,适当作运动,可以做一些腰部按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