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简介
临床表现
病因
检查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易发人群
诊断
鉴别诊断
饮食保健

颗粒细胞瘤

恶性颗粒细胞瘤较罕见,常发生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少数也见于膀胱和喉部。通常发生于成人,男与女之比为1∶3。有两种类型,一类表现为临床恶性,组织学良性;另一类表现为临床和组织学均为恶性。常发生溃疡,前较公认的恶性标准是:1.病理形态良性,但临床复发或有转移;2.体积大于4-5cm,核分裂2/10HPF,有梭形细胞瘤,核大并核仁明显,有坏死,生长迅速或复发,此六种现象不必全部具备。
查看更多

临床表现

通常发生于成人,男与女之比为1∶3,90%的病例,肿瘤呈单发性,1/3患者肿瘤发生于舌部,1/3患者发生于皮肤,另外1/3患者发生内脏器官如胃肠道,上呼吸道和骨骼肌,肿瘤通常为界限清楚的单发性坚实性结节,大小自5~30mm,根据肿瘤的深浅颜色呈浅褐红或肉色,表面通常光滑发亮,肿瘤边界不清,有时可形成溃疡,通常无自觉症状,约1%~2%的颗粒细胞瘤呈恶性,通常为迅速增长的结节,平均大小9cm,常发生溃疡,可发生广泛性邻近组织受累和淋巴结转移。
查看更多

病因

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环境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 遗传(heredity)是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查看更多

检查

组织病理:组织象有特点,为真皮内和皮下组织内界限不清的肿块,瘤细胞较大,呈多角形,形成巢和索,细胞具有丰富细颗粒状,淡嗜酚性胞浆,胞核小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核分裂象罕见或无,其上表皮常呈明显上皮瘤性增生,胞浆内颗粒PAS染色阳性,耐淀粉酶,电镜下胞浆内颗粒被膜为溶酶体和自噬体。 免疫组化:细胞对S-100蛋白,CD57(leu-7),周围神经髓磷脂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波状纤维蛋白呈阳性反应。
查看更多

并发症

本病暂无并发症。
查看更多

治疗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40% 常用药品: 注射用顺铂 注射用胸腺肽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颗粒细胞瘤西医治疗 本病具有良性与恶性之分,具体的区分方法应根据病理学检查进行明确,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并注意定期体检复查,以尽量做到早期发现转移性肿瘤。手术切除应尽量完全切除,放射治疗无效。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制可以暂时好转。 颗粒细胞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查看更多

预防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查看更多

易发人群

好发于成人
查看更多

诊断

鉴别诊断: ①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内虽偶见颗粒,但电镜下有桥粒,颗粒对PAS染色呈阴性反应。早期与基底细胞癌相似,一般根据临床表现,特别是组织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②颗粒细胞基底细胞癌,颗粒对PAS染色虽亦呈阳性,但颗粒细胞的胞核偏向一侧,瘤细胞团周边基底样细胞排列成栅栏状。
查看更多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①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内虽偶见颗粒,但电镜下有桥粒,颗粒对PAS染色呈阴性反应。早期与基底细胞癌相似,一般根据临床表现,特别是组织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②颗粒细胞基底细胞癌,颗粒对PAS染色虽亦呈阳性,但颗粒细胞的胞核偏向一侧,瘤细胞团周边基底样细胞排列成栅栏状。
查看更多

饮食保健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查看更多